景美百年歷史之美 : 《十五份庄》與《賴氏萬壽塔》繼承先人精神的文化之景

有聲文朗讀 : 李岳臻

作者:陳璽丞 攝影:陳衍德

景美是一處飽含歷史色彩與傳統風俗民情的地區,平埔族秀朗社民早期居住於此。西元一七二九年粵人墾手率領民眾從林口庄開墾拳山時,與秀朗社居民發生衝突。此事件發生五年後,從泉州安溪移民來台的民眾驅逐當時位在秀朗社的粵人,一路向南開墾至景美,並在西元一七四零年在三塊厝、溪仔口和十五分庄一帶開墾,隨後才形成了興福及萬盛兩個村莊(為今日景美一帶地區)。也因為景美擁有如此悠久的歷史,才能造就現今豐富的歷史古蹟座落此地。這次《灣在文山》報導將介紹兩個景美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古蹟,分別是「十五份庄(興福庄)遺址」以及「賴氏萬壽塔」。

十五份庄歷史介紹

十五份庄古蹟的所在地即是現今的文山景美運動公園,在公園中可以見到十五份遺址紀念碑,碑上記載當年文化所使用的「巴圖石器」。

此遺址位是在臺北市文山區、來自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遺跡,經考古團隊鑑定發現十五份庄遺址存在於距今大約兩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年前,猜測其屬於「植物園文化」,而十五分遺址也是台灣「唯一一處石器時代的遺址」。

目前在興福庄所能見到最早的土地開墾契約是《立杜賣找斷根田契人》,該契約於清乾隆二十六年由胡辛甲和錢亦之、羅克勤所訂立,由此契約內容中可得知,興福庄於一七六一年以前即有村落形成。而我們也發現,在清乾隆中葉的台灣輿圖上,早期開發景美地區行政地名就已有萬盛及興福。

十五份遺址紀念碑 (攝影/陳衍德)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 (攝影/陳衍德)

賴氏萬壽塔

賴氏萬壽塔位於興隆路二段203巷139號旁山坡,是建於一九四零年台北大稻埕賴氏的家族墓塔,墓塔前方有一石獅頭,猜測可能與沖繩傳統的風獅爺有關。

賴氏萬壽塔外觀為墳墓形式,為地面墓室、沒有墓碑且正面開門,墓門上方有一頭獅頭造型,獅頭連接獅鼻,有通氣孔及通風之功能。在墓塔周圍能看見有避邪所使用的螺紋雕飾及雕刻,後方有類似水梨形的尖塔,而在屋頂上方有綠色與紅色的琉璃磚,顯示處該處有煉丹相關的風俗元素。

賴氏萬壽塔內部。(攝影/陳衍德)

墓室內呈階梯式,前面有三壙放置金甕(為吉葬用途之一),後方則用來揀骨(揀骨為凶葬用途之一),而墓室內兼具凶葬、吉葬用途在臺灣極為少見,表示該文化具有稀有性及民俗價值。賴氏萬壽塔的整體結構、墓室與造型風格是相當特殊的。

景美地區的豐富歷史,使其擁有濃厚人情味的同時,無形中更飽含完整、多元的文化內涵,更增添此地之魅力。

[景點資訊整匯]

景點:十五份庄(興福庄)遺址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景豐街48巷11弄84號

營業時間: 24小時

地圖連結:https://goo.gl/maps/j2frEaZjKZbk5w6TA

景點:賴氏萬壽塔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二段203巷96號118 號

營業時間:24小時

地圖連結:https://goo.gl/maps/YC4sKSdMEt8kxAiV7

About the autho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